“這是我朋友的孩子,麻煩投一票”、“××號是同事家的娃,投一票,謝謝”、“考驗友情的時候到了,投××號一票”……你有沒有在朋友圈中被“考驗”過友情?微信用戶劉美艷幾天前就遭遇一大撥兒這樣的“考驗”,一大早就收到N多投票邀請。
在記者采訪了解的十多個人中,雖然大家沒有在一大早收到N多邀請,但是大家都曾收到過這樣的邀請,諸如為最佳員工、最美護士、最美萌娃等投票,朋友圈儼然變成了一個拉票場。
【聲音】
@@悠悠我心:最近,每天一打開微信就是各種拉票的信息,有的還是幾年都沒有聯系的人,真是無語了,真有些被“道德綁架”的感覺。
@@按心情說話:每個人都會做家長,大家對于這樣的拉票行為也應該理解,畢竟都沒有惡意,如果不想投,大不了就屏蔽掉。
【觀點】
繼集贊、曬娃、賣土特產之后,今年的暑假,相信很多人都被微信朋友圈的各種“求投票”襲擊到,包括“最萌寶寶”、“人氣之星”、“才藝之星”等各種投票活動充斥著朋友圈,令人應接不暇,甚至被人安上“道德綁架”的罪名。
面對親朋好友的拉票,有網友選擇投票,但每天四五個拉票活動,還要不斷關注新的公眾號,確實讓人厭煩。也有網友選擇不投,但又擔心親戚或朋友有想法,認為自己不近人情,連這點小事都不肯幫忙,真是左右為難。
與以往的短信投票相比,微信投票的成本更低、操作也更簡便。商家借助微信平臺展現自身形象和價值也無可厚非,但如果過頭了,微信就可能會從一個原本相對私人的空間漸漸變成社會表現和社會競爭的舞臺。
現實生活中,“微信拉票圈”幾乎成了拼人脈的競技場,人脈廣、社會資源豐富的人就能夠拿到更多的投票,而社會資源匱乏的人,就算孩子再優秀,也往往處于弱勢地位。為了幫孩子多拉幾票,有的家長除了要朋友圈的人投票、轉發之外,甚至還給每個投票的人發額度不等“紅包”。最后,評選出來的冠軍可能與孩子的自身實力沒有關系,而是靠“拼爹”產生的。
對于商家而言,借助這樣的網絡投票可以增加粉絲量和點擊量,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商業價值。而對于家長來說,拉票成功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表面上很光彩,但實際上也被所謂的“點擊量”弄得團團轉;對于孩子來說,則可能對其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其價值觀。
相信很多家長讓孩子參加比賽的初衷本是為了鍛煉其能力和素養,以使其能更好地認識社會、適應社會。我們在競技體育當中,也常常宣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然而,面對競爭,很多家長卻對結果過于看重,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在“朋友圈拉票”,這,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讓孩子參加比賽并沒有錯,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出優勝選手也很正常,但如果只是通過拼人脈、拼資源來選出冠軍,不僅有損社會公平,更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因此,對于這些變味的“微信拉票”,我們應該堅決抵制,讓別有用心的商家不再有生存的土壤,也給朋友圈里的“朋友”更多尊重。